城投债“内卷”热度持续。当初5月27日晚,网红市场交易员向上海金融透露,政信债炙江苏泰州的上今手县级市发行人兴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所发的“22兴化城投SCP003”,成为市场抢债“大战”的城投香饽饽,最终结果是当初——票面利率3.95%,全场60倍!网红与此同时,政信债炙来自镇江的上今手“22镇江交通MTN003”也收获了近30倍的认购,票面利率3.80%。城投
“城投债市场确实火爆,当初发行利率下了很多,网红很多发行人都选择利率区间的政信债炙下限发行。”一家券商的上今手债券交易员说。
一级市场审核政策趋严后,城投新发债券较少,投资人缺资产。在某机构一名债券承销经理看来,产业债主体前景不明,地产债暴雷不断,相对而言城投债风险更低,在当前稳经济大盘情势下,哪怕下沉一些城投区域,大家也还是愿意买入,甚至以往的一些网红区域及主体,如苏南、浙江等,也打了“翻身”仗。
信用债市场资产荒,300亿资金疯抢一个5亿城投债。
江苏大丰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05月25日对“22大丰海港CP002”发行情况进行了公告。上海陆家嘴金融观察到,该券需求异常火爆。据机构人士称,该券发行总额仅5亿,却遭到近300亿资金的疯抢。根据市场情况,发行人就发行利率区间进行调整,自5.50%开下限至5.00%。
“22大丰海港CP002”边际5.50%,全场16倍,边际13倍。此外,据企业预警通显示,发行人于一个月前刚发行了8亿元的“22丰港01”小公募,市场面对同一城投公司主体在短期内的新发债券情绪依旧高涨,一票难求,原因为何?
有机构人士称,此次市场延续性的火热的原因在于“没债”。4月以来,信用债发行规模大幅收窄进一步推高了机构抢券热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5日,5月信用债累计发行5291.4亿元,单月发行规模或创2019年2月以来新低。此外,据东方金诚统计,4 月城投债发行规模同比均走弱,由上年同期的 5607.54 亿元降至 5214.39 亿元,同比下降7.01%。4 月城投公司共发行债券 744 只,较上月下降 12.98%。
上海陆家嘴金融认为,一级市场新发行城投债遭遇 “抢购”,是由于近期信用债市场“资产荒”愈演愈烈,超额认购倍数突破新高。据Wind数据统计,2022 年 5 月前两周的平均超额认购倍数已经达到 3.63 倍,远高于 2022 年至今的平均水平 2.41 倍和 2021年平均水平2.05 倍。
供需错配,加剧信用债市场“资产荒”。从供给端看,城投债发行受限,叠加 4 月以来地方债发行放缓,优质债供给不足。从需求端看,银行贷款投放不畅,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受阻,“淤积”在银行间市场,可配债资金明显增加。资金面宽松驱动机构加杠杆,带来对信用债需求的提升。多数机构在一级市场购置不足合意资产,并在二级市场争抢存量信用债。需求明显少于供给,从而加剧“资产荒”。
“城投新债抢配已经达到近乎狂热的地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5月25日,江苏大丰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22大丰海港CP002”,发行金额为5亿元,有效申购金额为298.50亿元,认购倍数高达59.7倍,十分火爆。
这是近期市场“抢债”行为的“冰山一角”。除认购倍数频创新高外,信用债市场“抢券”行为还有以下特征: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持续下行,二级市场信用利差不断压缩,其中城投债尤其受追捧。
记者采访了解到,其原因在于:一是市场资金利率保持低位,二是信用债供不应求。供给方面,信用债发行有所减少;而需求方面,机构负债端仍在扩容。站在当前的节点,市场也高度关注后续行情。
认购倍数频创新高
记者从市场交易人士处了解到,除了大丰海港,5月27日晚,江苏泰州下辖县级市兴化市发行人兴化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所发的“22兴化城投SCP003”全场认购倍数也达到了60倍。
“罕见的高倍数指向的不仅是巨大的资金体量,还有部分投资者对后市的乐观情绪。毕竟这么低的票面利率去拿债,一旦市场波动,马上会出现买进来就亏的情况。
认购倍数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前信用市场行情。信用债的发行虽然不是招投标的形式,但在薄记建档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认购倍数,可以一定程度上衡量投资者配置信用债的意愿:认购倍数越高,显示意愿越强。
数据显示,今年1-5月认购倍数高于5倍的信用债只数分别为6只、6只、7只、4只、10只。5月以来认购倍数最高的10只信用债有9只是城投债,其中“22兴化城投SCP003”、“22大丰海港CP001”、“22牛首山SCP001”、“22镇江交通MTN003”、“22赣州城投MTN002”认购倍数超过20倍,这在过往十分罕见。
“最近城投债的火爆行情,让人叹为观止。以前想买的现在买不起,以前不想买的,现在也买不起了。”沪上某大型券商交易员表示
“抢债”还会持续吗?
“抢债”行情有其特殊的背景,一方面是市场资金持续保持低位且较为稳定。2022年1月政策利率降息兑现,4月在流动性本就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央行降准落地及结存利润上缴加快,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有市场人士将其称为“堰塞湖”。
“资金要么投向实体经济,要么投金融市场。最近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资金堆积在金融市场。金融市场里权益、固收是量大重要投向,而今年权益市场很差,投入债市的资金增加。”前述北京大型公募基金债券基金经理表示。
另一方面则是供需失衡。从需求端看,2022年以来机构负债端仍在扩容。固收团队的研报称,受股市波动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部分资金可能从股市流入债市,近期场内货基规模明显增长,1-4月新发行偏债型基金规模也明显高于偏股型基金;2022年1-4月新增理财产品数量明显高于2021年同期。
近期配置需求猝不及防扩容,一是理财子公司拿量的“主线”还在推进,不仅局限新增资金,去年通过权益做收益增强的产品,二季度亦朝着票息资产切换;二是信用债提供的稳定回报超过利率债、转债和权益类资产,吸引配置资金进场。以前文章写过【数据分析-城投债在银行里的配置比例是最大的!】
从供给端看,今年信用债的发行和净融资规模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今年1-5月信用债发行规模为5万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其中,城投债发行规模为2.1万亿,同比下降7%,净融资额同比减少18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5月降幅尤为明显。
前述沪上某大型券商交易员表示,在稳增长压力较大情况下,资金宽松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信用债的配置需求或仍将维持高位。信用债中,城投债当前仍是相对安全的资产类别,资金端配置需求大,城投债的抢配潮短期或仍将延续。
(上海陆家嘴金融)